首页

魅色夫人

时间:2025-05-28 17:27:27 作者:中国社科院发布多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 浏览量:95845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孙自法)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出席活动并致辞。高翔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发布的首批重大研究成果,每项都得益于跨学科研究的深度融合,都凝结着研究人员孜孜以求、锐意创新的智慧和心血,来之殊为不易。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供图

  本次发布会发布重要文物修复成果、“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重要研究阐释成果三大类共7项。其中,“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王冠保护修复成果”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王冠及冕旒文物实体,见证了高原丝路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辉煌。“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唐代陶质龙首建筑构件制作工艺及保护修复成果”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三维激光扫描、虚拟拼接等技术,为龙文化形象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实证了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展现了中国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跟着走”到“领着走”的切实转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生动展示。

  此外,《从聚合到融合: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人群互动》论文成果运用多学科方法实证该地区东周时期的人群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考古出土葡萄属种子遗存初探——兼论本土葡萄属植物的栽培可能》论文成果论证植物考古发现中国本土葡萄属植物资源数千年持续利用,没有因西方欧亚种葡萄传入而被取代,二者长期共存。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我国先民可能对其管理甚至栽种。《中国早期泡碱玻璃的源头与传播路径:来自新疆早期铁器时代(1000-202BC)蜻蜓眼式玻璃珠的新证据》论文成果通过对“蜻蜓眼式”玻璃珠开展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勾勒出一条比“丝绸之路”早近四百年的交流通道,证实新疆是地中海玻璃东传的关键节点。《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合金技术和矿料来源的再思考》论文成果证实了二里头先民已掌握较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具备对金属资源的控制和生产组织能力。

  本次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科研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同承办。(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平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健康丨咳“断”胸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上海成功接受微创手术并康复

通过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主要建设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等二级学科,创建有中国文化和思想贡献的心理健康理论体系,发展基于智能与脑认知技术的心理障碍诊断和干预方案,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承担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社会责任。

中国最高检、公安部对5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联合挂牌督办

如梦如幻的表演和真实沉浸的互动体验完美交融,给昆明市民丁女士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当魔术师挥动魔法之手,剧场中的每个人身上都亮起一点星光,大家聚在一起汇成浩瀚星空。”丁女士说,《飞象星球》带给她和女儿的不单单是快乐和喜悦,还有感动与幸福。

陕西确保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00万亩

“壮剧是非常浪漫的,别的戏曲中的祝英台更偏向于大家闺秀,我们的祝英台能耕会织、能歌善舞,大胆追爱。”彭浩说,“有的戏中行刑台都能变成歌台。”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绘就美丽中国更新画卷

“农业、交通、应急、电力……北斗应用的体量、前景非常广阔,让芯片服务到更多领域,是我们新的使命。”刘勇说道,北斗应用体量巨大,仅凭几家企业,很难支撑起国家北斗事业高度蓬勃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